3分钟速读《2018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》
发布时间:2019-05-30

:为全面反映我国2018年生态环境状况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》规定,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、自然资源部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、交通运输部、水利部、农业农村部、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、应急管理部、国家统计局、中国气象局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主管部门共同编制完成《2018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》。

总的来看,2018年,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,出现稳中向好趋势,但成效并不稳固,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出现反复。《2018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》具体有哪些内容,一起来看看吧。

01大气环境

空气: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9.3%,同比上升1.3个百分点;细颗粒物浓度为39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9.3%。PM10年平均浓度为71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5.3%。

京津冀及周边地区“2+26”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50.5%,同比上升1.2个百分点;PM2.5浓度为60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11.8%。北京优良天数比例为62.2%,同比上升0.3个百分点;PM2.5浓度为51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12.1%。

3.jpg

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4.1%,同比上升2.5个百分点;PM2.5浓度为44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10.2%。

4.jpg

汾渭平原11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54.3%,同比上升2.2个百分点;PM2.5浓度为58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10.8%。

5.jpg

酸雨:全国酸雨区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,占国土面积的5.5%,同比下降0.9个百分点;酸雨污染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—云贵高原以东地区,总体仍为硫酸型。

6.jpg

02淡水环境

地表水:全国地表水Ⅰ~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71.0%,同比上升3.1个百分点;劣Ⅴ类断面比例为6.7%,同比下降1.6个百分点。

7.jpg

长江、黄河、珠江、松花江、淮河、海河、辽河七大流域和浙闽片河流、西北诸河、西南诸河的1613个水质断面中,Ⅰ~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74.3%,同比上升2.5个百分点;劣Ⅴ类断面比例为6.9%,同比下降1.5个百分点。

监测的111个重要湖泊(水库)中,Ⅰ~Ⅲ类水质湖泊(水库)比例为66.7%,劣Ⅴ类比例为8.1%。107个监测营养状态的湖泊(水库)中,贫营养占9.3%,中营养占61.7%,轻度富营养占23.4%,中度富营养占5.6%。

在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:906个在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监测断面(点位)中,814个全年均达标,占89.8%;871个在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中,达标水源地比例为90.9%。

地下水:全国10168个*********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中,Ⅰ类水质监测点占1.9%,Ⅱ类占9.0%,Ⅲ类占2.9%,Ⅳ类占70.7%,Ⅴ类占15.5%。全国2833处浅层地下水监测井水质总体较差。Ⅰ~Ⅲ类水质监测井占23.9%,Ⅳ类占29.2%,Ⅴ类占46.9%。

03海洋环境

管辖海域:夏季一类水质海域面积占管辖海域面积的96.3%,劣于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管辖海域的1.1%。

9.jpg

近岸海域:近岸海域水质总体稳中向好,优良(一类、二类)海水比例为74.6%,三类为6.7%,四类为3.1%,劣四类为15.6%。与2017年相比,优良海水比例上升6.7个百分点,三类下降3.4个百分点,四类下降3.4个百分点,劣四类持平。

10.jpg

入海河流:监测的194个入海河流断面中,Ⅰ~Ⅲ类断面比例为45.9%,劣Ⅴ类断面比例为14.9%。

11.jpg

04土地

截至2017年底,全国共有农用地64486.4万公顷,其中耕地13488.1万公顷,园地1421.4万公顷,林地25280.2万公顷,牧草地21932.0万公顷;建设用地3957.4万公顷,其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213.1万公顷。

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,全国土壤侵蚀总面积294.9万平方千米,占普查总面积的31.1%。其中,水力侵蚀面积129.3万平方千米,风力侵蚀面积165.6万平方千米。

根据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,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1.16万平方千米,沙化土地面积172.12万平方千米。根据岩溶地区第三次石漠化监测结果,全国岩溶地区现有石漠化土地面积10.07万平方千米。

05自然生态

12.jpg

全国生态环境质量优和良的县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4.7%。

全国共建立各种类型、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750个,总面积147.17万平方千米。其中,自然保护区陆域面积142.70万平方千米,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4.86%。*********自然保护区463个,总面积约97.45万平方千米。2018年上半年和下半年,*********自然保护区分别新增或规模扩大人类活动2304处和2384处,总面积分别为13.97平方千米和11.16平方千米。

中国具有森林类型212类、竹林36类、灌丛113类、草甸77类、草原55类、荒漠52类、自然湿地30类。有黄海、东海、南海、黑潮流域4大海洋生态系统,以及农田、人工林、人工湿地、人工草地和城市等人工生态系统。

中国已知物种及种下单元数98317种。其中,动物界42048种,植物界44510种,细菌界469种,色素界2263种,真菌界6339种,原生动物界1883种,病毒805种。

全国已发现5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,其中213种已入侵*********自然保护区。71种危害性较高的外来入侵物种先后被列入《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》,52种外来入侵物种被列入《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(第一批)》。为应对外来入侵物种,我部已发布四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,颁布《外来物种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》,印发《关于做好自然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监督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》,重点开展*********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物种调查。

06声环境

32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了昼间区域声环境监测,平均等效声级为54.4分贝,声环境质量总体达到二级。

13.jpg

31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了夜间区域声环境监测,平均等效声级为46.0分贝,声环境质量总体达到三级。

32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了昼间道路交通声环境监测,平均等效声级为67.0分贝,声环境质量总体达到一级。

14.jpg

32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了夜间道路交通声环境监测,平均等效声级为58.1分贝,声环境质量总体达到二级。功能区声环境昼间达标率为92.6%,夜间达标率为73.5%。

07辐射环境

全国辐射环境质量和重点设施周围辐射环境水平总体良好。环境电离辐射水平处于本底涨落范围内,环境电磁辐射水平低于国家规定的相应限值。

15.jpg

08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

气候变化:2018年,全国平均气温10.09℃,比常年偏高0.54℃。全国平均降水量673.8毫米,比常年偏多7.0%,比2017年偏多3.9%;北方大部降水量偏多,南方大部降水量接近常年。

16.jpg

初步核算,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7年下降约4.0%,超过年度预期目标0.1个百分点;比2005年下降45.8%,提前达到2020年目标。

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。1980-2018年,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.3毫米/年,高于同时段全球平均水平,1993—2018年,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.15±0.3毫米/年。

自然灾害:全国未发生大范围流域性暴雨洪涝灾害,总体上比常年偏轻。旱情比常年偏轻。

09基础设施与能源

基础设施: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能力1.67亿立方米/日,累计处理污水量519亿立方米。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72万吨/日,无害化处理率98.2%。

能源:全国能源消费总量46.4亿吨标准煤,比2017年增长3.3%。其中,煤炭消费量增长1.0%,原油消费量增长6.5%,天然气消费量增长17.7%,电力消费量增长8.5%。

17.jpg

2018年,全国大气和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,海洋环境总体稳中向好,生态系统格局总体稳定,核与辐射安全有效保障,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的积极变化。


客服代码A 客服代码B